在他們研究領域中表現出重大影響的研究人員。”根據Clarivate的數據,他們的名字來自Web of Science引文索引中按領域和發表年份的引文排名前1%的出版物。包括研究人員的姓名、單位和職務的完整報告可從Clarivate官方網站下載(https://recognition.webofscience.com/awards/highly-cited/2020/)。確定高被引研究者的“who’s who”方法借鑑了Clarivate科學信息研究所™的文獻計量專家和數據科學家採用的數據和分析方法,即:根據他們在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11年期間產生的高被引論文數量,選擇了分屬于科學和社會科學21個領域和跨領域類別的超過6000名研究人員。它使用InCites™和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以及基于學術論文出版計數和來自Web of Science™的引文數據的科學性能指標和趨勢數據進行了獨特匯編。Web of Science™是世界上最大的中立出版商和引文索引與研究智能平台,它還利用統計數字確定了這些科學精英所在的國家和研究機構。圖1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名研究人員進入2020年高被引榜單 2020年榜單梳理十條重要結果:1. 今年有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名研究人員上榜(圖1)。2. 雖然美國作為高被引研究者數量最多的國家繼續在該榜單中佔主導地位,共有2650名學者,
被公認為在三類或更多類別中被高引用。他們是一個分布在北美、歐洲、亞洲和中東的全球研究小組。10. 澳大利亞的研究機構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一個只有2500萬人口的國家,2020年上榜的研究人員數量為305人(表1)。其原因可能是澳大利亞研究機構近年來招募了相當數量的高被引研究者,同時他們本土優秀科學人才的數量也在顯著增加。 表1按國家或地區劃分的高被引研究者RankNationNumber of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Percent of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1United States265041.52Mainland China77012.13United Kingdom5148.04Germany3455.45Australia3054.86Canada1953.17The Netherlands1812.88France1602.59Switzerland1542.410Spain1031.6 表2按研究機構劃分的高被引研究者InstitutionNationNo. of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1.Harvard UniversityUSA1882.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ina1243. Stanford UniversityUSA1064.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USA1035.Max Planck SocietyGermany706.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USA627.Broad InstituteUSA618.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SA569.Tsinghua UniversityChina5510.Washington University of St LouisUSA54 結語Clarivate的分析顯示,美國和中國作為主要的科學研究論文貢獻國,正在推動全球科學向前發展。美國仍然是世界的科學強國,而中國在過去二十年裡對研究的重視和投入,促進了高被引、高影響力論文的增加,也促進了國際合作,並將其研究轉化為寶貴的知識產權和創新理念。由于中國研究人員積極開展與全球尤其是美國科學界的廣泛合作,美國一直是中國學生學者尋求高水平科學研究的主要目的地,他們的成功也將和中國的未來交織在一起。 參考資料1 https://recognition.webofscience.com/awards/highly-cited/2020/2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clarivate-identifies-global-scientific-pioneers-with-annual-highly-cited-researchers-list-301175567.html3 https://clarivate.com/webofsciencegroup/wp-content/uploads/sites/2/2020/11/Webinar-guidance_Highly-Cited-Researchers-2020.pdf本文作者:美捷登學術部 Daniel往期精彩回顧美捷登精彩點評2020年JCR報告SCI期刊影響因子(附最全Excel表下載)國內作者撰寫SCI論文的常見誤區新冠疫情下的美國 | 醫護申請人迎來最佳移民時機如何寫一篇Meta分析?從實驗設計到軟件分析大地熱流是一個很重要的物理量,如何理解它,物理含義是什麼,影響因素是什麼,是本博文關注點。 大地熱流又稱熱流密度,簡稱熱流,指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由地球內部傳輸至地表,而後散發到太空去的熱量,是地殼或岩石圈深部熱狀態在地表的綜合量化表征。用處很大,它可以表征: 地球內部向外的傳熱強度; 深部熱狀態; 居裡面深度.其數量為熱導率乘 地溫梯度: Q(z)=k(z)*dT/dZ下圖為目前所認可的全球大地熱流分布圖。圖1 全球熱流圖目前存在的問題:n 不同深度,熱流差異大,忽高忽低;如圖2所示如測井曲線n 熱流淺層計算得高、深層看似小;n 相鄰井,地質條件相近,熱流差異大。n 地溫梯度高,熱流就高?如圖3錛貴德盆地好象低熱流?n 海域熱流真的高?圖2 計算的熱流如測井曲線,變化大圖3 貴德盆地多數呈現低熱流為此,大地熱流的本質是什麼?能代表什麼?影響因素?經過研究認為:l目前的所獲得的大地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