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合發評價-台南衛生局長 作者:benson 2020 年 8 月 27 日 金合發評價戲曲要尋找當下觀眾 尋找當下觀眾,必須具有當下意識。任何時候,當代意識之有無都是衡量戲曲創作得失的標尺之一。以劇作家為例,從以關漢卿為代表的“元曲四大家”,到明清時期的湯顯祖、孔尚任與洪升,再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田漢、吳祖光,改革開放之後的魏明倫、陳亞先等,他們的創作都具有明顯的時代精神。 戲曲創作的“當下感”與題材無關,傳統劇目的整理改編、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創作都不是戲曲疏離“當下”的理由。任何題材都可以傳輸“當下”的感受。 所謂“當下感”,首先是價值取向。價值取向是我們認定事物和辨別是非的基本思維或意識。自覺運用現代價值觀念,來表現今天和過去的生活,是戲曲創作與表演者面對的考驗。我們看到,古代劇作家創作的許多傳統戲,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湯顯祖的《牡丹亭》,今天依然能夠撥動我們的心弦;而今人創作的有些所謂“現代戲”,卻與當下觀眾、現代文明之間存在精神隔膜。 以我自己的一點切身體會為例。近年我參與了幾部作品的創作,一部是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我在舞蹈文本的創作中強化了英雄人物的個性化和人性化表現,我讓英雄回歸家庭,回到一個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有愛作支撐的信仰,成為今天的普通觀眾接通英雄精神世界的心靈甬道。只有在尋常的情景中,接通普通人的平常之心平凡之情,才能真正形成共鳴,達到感動。 所謂“當下感”,也是一種審美趣味。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劇場環境、觀演關系、審美風尚、藝術趣味。有些曾經看上去很美的東西,今天可能看上去不那麼美了;有些曾經被認為違背傳統範式的東西,今天可能恰恰讓觀眾感興趣、有共鳴。另外,技術的發展也大大豐富了舞台表現的手段,只要用得合適,戲曲沒必要拒之門外。 要尋找到審美層面的“當下感”,我們需要換一種眼光審視。這一種“眼光”是距離,是趣味,是現代人自覺的審美選擇。正是在這種“眼光”的引導之下,創作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時,我強調了地域的獨特風情和時代質感。電影裡男主角李俠的社會角色由雜貨鋪小老板變身為報館職員,其辦公環境具有現代職場隱喻;諜報人員的聯絡地點變換為具有上海灘舊時風情的手工旗袍店;日常生活的街區更變化為具有濃鬱地域煙火氣的弄堂深巷,上海風景在劇中得到藝術化呈現……諸如此類的轉化,不是說我們比原作高明,而是隨著時代演進,曾經司空見慣的生活場景忽然擁有了當下的審美意趣。 我很認同兩位作家的戲曲觀念,一位是汪曾祺先生,一位是畢飛宇。汪曾祺先生曾指出,“所有的戲曲都應該是現代戲。不論是經過整理加工的傳統戲,新編歷史題材戲,還是現代題材的戲,都應該具有當代的思想,符合現代的審美觀點,用現代的方法創作,使人對當代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思考”。畢飛宇認為“一門藝術如果僅僅剩下內行在欣賞,說明這門藝術已經衰落。只有大量外行觀眾爭相欣賞,台南衛生局長這門藝術才正當興盛”。這些觀點放在任何劇種身上都適用。 說到“現代戲”,不得不提一句當下很熱鬧的現實題材創作。我想提醒創作者的是,現實題材並不天然擁有當代意識,新鮮題材外殼下包裹的也可能是陳年舊味。一部戲若不能代表當下觀眾的選擇,就不能真正代表這個時代。 讓戲曲創作立足于當下,存活于當下,傳播于當下,復興于當下。這是戲曲創作者的責任,也是新時代的召喚。(作者/羅懷臻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當“武漢加油”刷屏的時候,一部公映于2012年的國產電影《萬箭穿心》也愈加頻繁地被提及。借助這部影片,很多人重新認識了武漢,也重新發現了影片的主演:顏丙燕。 實際上,關于她,社交網站上隔三差五就會有諸如“擁有八座獎杯卻無戲可演”“中國最好、也是最被低估的女演員”這樣的文章刷屏,喚起大眾驚嘆與遺憾交織的情緒。她自己卻說:“演員是離名利場最近的職業,但越是身在其中,越應該把握好自己,分清哪些事情是不該碰的。”知易行難,縱覽顏丙燕自1994年入行至今的20多年藝術生涯,能夠發現她一直身體力行地恪守著與這段話如出一轍的清醒自持,沉默卻堅持地向行業和觀眾證明了一個實力演員的本色、本分與本質。 本色 理解人物才能震蕩角色 《萬箭穿心》這部影片,以武漢這座都市為空間背景,借一個普通女性的悲劇命運折射市井萬象。片中有這樣一段知名的“哭戲”:顏丙燕飾演的李寶莉,是一名略有姿色、性格彪悍、堅強不屈的女性,面臨生活和命運帶來的一系列重擊,倍嘗“萬箭穿心”之苦。李寶莉為了證實丈夫出軌的行為,偷偷地跟蹤他。蹣跚的步履、畏縮的身姿、入神的表情勾勒出人物起初將信將疑的心理。當她看到丈夫和另一個女人走進賓館的背影,澎湖彩券行猜測被證實,一貫兇悍、跋扈、看不起丈夫的李寶莉先是麻木和怔忡,眼中帶著濕意;然後繃緊的姿態慢慢放鬆,混著不甘心、不理解,被迫認清現實。她徐徐坐到地上,倚著牆,佝僂著哭泣,人物的崩潰和絕望令人動容。這一小段表演,雖然沒有台詞,卻傳遞出了豐富的感情波動和細膩的內心變化,讓觀眾看到李寶莉一直執拗、要強的人格鎧甲下,來自婚姻和家庭的軟肋。顏丙燕在影片中,與她的角色李寶莉渾然一體,融都市氣質與人物特質為一處,達到了高超的藝術境界,為她贏得了包括“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在內的八個表演類獎項,在數量上僅次于憑借《一代宗師》“橫掃”當年12個表演獎的章子怡。 有人說顏丙燕是中國演技最好的女演員之一,但她其實本是個舞蹈演員。1984年,12歲的顏丙燕加入北京歌舞團。1994年,在並沒有經受過專業表演訓練的情況下,她 “跨界”出演電影,甫一出道,就因為清麗的外表和動人的演技打開了局面。對于剛入行的她來說,演戲只是一件好玩的事,這項副業並沒成為她職業生涯的正式規劃。所以,和科班出身的演員相比,她的心態反而很輕鬆,對出鏡機會毫無患得患失的心態。這種功利心不太強的“玩票”狀態,在她1997年憑借《紅十字方隊》獲得第1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角之後受到衝擊。顏丙燕對于自己獲獎的反應是比較惶恐的,在後來的採訪中她用了“何德何能”這個詞來形容。在客觀上,這個獎項證明了顏丙燕過人的表演天賦,也成為她後來徹底轉行做演員的契機之一。1998年,片約越來越多的顏丙燕正式離開北京歌舞團,吉林致12死交通事故18人被處分成為一名專職演員。 從業至今,顏丙燕累計拍攝了50多部電視劇、20多部電影。她榮獲的表演獎項,涵蓋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視金鷹獎等重量級的影視劇目評選。在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國演員行業形象金榜、中國大眾電視“我最喜愛的影視明星”等評選中,顏丙燕得到了來自主流和大眾的肯定。 如果提鍊顏丙燕在表演上最大的特點,130萬將垃圾坑建成水上樂園可能是她擅長在貫穿角色的人格“總譜”下,將人物在不同階段和境遇下的特質,塑造得細膩且富有層次性,情感飽滿、感染力強、分寸適當。她的表演中看不到太多技巧化和模式化的處理,反應真實且自然,無論角色具有怎樣的性格、階層、情感和狀態,顏丙燕都能刻畫得極富能量、入木三分。在採訪中被問及“演員演戲是為了給誰看”的問題時,顏丙燕曾回答,“演戲首先要面對自己、是自己的內心”,無論採取怎樣的創作方法,打動自己的表演才可能會打動觀眾。 “演技”,可以說是作為演員的顏丙燕身上最為鮮明突出的一個標簽。她在眾多影視劇中塑造過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各有風採、絕不雷同。同樣是藝術創造,顏丙燕認為影視表演的呈現方式比舞蹈要多樣,她也一直是個活用各種手段立體塑造人物的、有悟性的好演員。再以《萬箭穿心》為例,影片中,李寶莉的丈夫離世後,她歷經十年艱辛賺錢養家,青春將逝之際,遇到一個情投意合的男人建建,但她的兒子卻對這段戀愛關系極為唾棄。有一場李寶莉夾在對峙的兒子和情人之間左右為難的戲,極端的情境和復雜的情感在表演上具有較高難度,但顏丙燕通過多樣化的表現方式,將這段戲處理得具有層次感和變化。李寶莉先是溫柔小心地幫建建按摩後背,飽經風霜的臉上蕩漾著少女般的柔情。兒子的突然闖入,讓她慌張又狼狽,作為女人的神態消失了,此刻她只是一個“犯了錯”的母親,手足無措、又羞又急,雙重身份帶來的衝突和尷尬一覽無餘。她既要安撫次日參加高考的兒子,又無法讓受到挑釁的建建保持冷靜。隨著衝突的失控,李寶莉在一時情急下打傷了建建的頭,只好不顧一切地護住兒子,哀求建建的兄弟先帶他去醫院。顏丙燕在此時流露出驚慌失措的眼神和雜亂無章的動作,這是爭強好勝的李寶莉最為卑微的一幕,也暗示了兒子對她反目成仇的結局。 《萬箭穿心》的導演王競曾評價,顏丙燕在對人物的理解上,用表演完成了對角色的再加工,實現了對角色的“震蕩”。第29屆金雞獎則在最佳女主角評委會提名詞中寫道:“顏丙燕在影片《萬箭穿心》中以出神入化的表演,出色地塑造了一個直爽、潑辣而又堅忍的悲劇女性形象。影片中,無論是言行舉止,還是心理的刻畫,nba運彩怎麼玩顏丙燕的表演都十分到位,極富感染力,體現出日漸成熟的表演功力。” 本分 對于歲月和自我的接納 從顏丙燕多年的從藝履歷來看,她飾演的角色基本都與她的實際年齡同步,在她身上,能夠看到一種對于歲月和自我的接納,觀眾也由此見證了她從稚嫩到成熟的蛻變。 1994年,她在《歧路英雄》中飾演純情靚麗的舞蹈演員小筠,烏發白裙,清純又熱情的形象儼然是男性心目中的理想情人。1997年,她在火遍全國的經典國產電視劇《紅十字方隊》中飾演將門虎女肖虹,從前期的活潑朝氣到後期的穩重可靠,台南衛生局長令人印象深刻,金合發評價當時,不少部隊官兵都認可她對軍人形象的塑造。2006年,威博她憑借主演電影《愛情的牙齒》榮獲第26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她飾演的錢葉紅,少女時期的驕橫、彪悍,青年時期的嫵媚、多情,婚後的溫和、麻木,在“用疼痛理解愛情”的人物總譜下,清晰地表現出一個女性因為愛情而成長,逐漸認清自我的豐富歷程。2008年,顏丙燕在電影《牛郎織女》中飾演潑辣凌厲的四川少婦海麗,海麗舉止俗氣、氣燄囂張,對男主人公陳進獻媚討好,與女主角大萍爭風吃醋,這樣一對水火不容的女性人物關系,最終在生活的重壓下形成了微妙的和解與依賴,顏丙燕將這種細膩、無奈的變化潛藏進影片生活流的表象之下。2012年,顏丙燕在《飛越老人院》中飾演恪盡職守的院長,面對一群叛逆“出逃”的老人,既有威嚴的責任感,又不失體諒的人情味。同年她在電視劇 《焦裕祿》和電影《萬箭穿心》中塑造的形象,一個是明理的賢內助,一個是世俗的“潑婦”,均狀態準確、真摯感人。2014年,顏丙燕在電影《因為谷桂花》中飾演一個良心有愧的知識分子;2016年,她在電影《盛先生的花兒》中飾演含辛茹苦的鄉下保姆;2018年,她在電視劇《陽光下的法庭》飾演剛正不阿的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顏丙燕用演技和閱歷,深入角色們寶貴的內心世界,較好地詮釋了這些具有復雜感和分量感的人物,裝點著我國各個階層、各行各業的成熟女性形象圖譜。 不“軋戲”、不接拍商業廣告、不參與非同期聲的影視劇拍攝、也拒絕利用“緋聞”提升知名度的方式,顏丙燕入行至今,一直恪守著一個演員的職業操守。她接戲注重劇本質量,集團總裁逃逸失聯曾因為沒有滿意的劇本,寧願在獲獎走紅後放棄“趁熱打鐵”,一整年都不開工;也曾因為看中《萬箭穿心》的劇本,不談酬金和其他條件,就決定出演這部小成本影片。她說,“我寧可觀眾暫時忘了我,也不願他們在看到一個爛片時想起我”。 對于決定出演的戲,顏丙燕便全情投入,甚至帶著一些有時看來“不合時宜”或“沒必要”的“較真”。顏丙燕在片場以自我要求嚴格著稱,即使有些段落導演已經同意通過,但如果她覺得還有可以提升的地方或者未盡之處,則會主動要求再拍一次,不留遺憾。在“軋戲”“替身”“摳圖”等方式被濫用,演員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被反復強調的今天,這種對于藝術創作的嚴謹精神和端正態度,指向的正是一個行業的初心,一種職業的本分。 作為一個沒有受到過專業表演訓練的演員,顏丙燕說自己的訓練方式和表達技法是比較“笨”的。她的表演成就,澳門駿景酒店有天賦的加持,更有後天的努力和頓悟。在她入行初期,影視劇拍攝還是以後期配音為主。等到開始採用同期聲的時候,她發現自己說台詞的時候口齒不清,“回看時完全聽不清自己在說什麼”。為了提高台詞功力,她自備錄音機,重聽自己說過的台詞,從發聲、音調、吐字、語速等角度全面地糾正。她還逐句地模仿新聞節目主持人,學習“播音腔”的字正腔圓,以行業的最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久而久之,她才能像現在這樣,把台詞說得清晰而自然。在表演技法上,顏丙燕也是在積累了很多創作經驗之後,自己提鍊出了一些獨有的理性認知。每拍完一部作品,她會逐個鏡頭地認真再看一遍,一邊回憶當時演戲時自己的創作心路,一邊和眼前的成品進行對比,在差距中尋找自己的不足,下次表演時盡量避免。哪怕這種差異僅是在說一句台詞時的邏輯重音應該落在哪個字上,但顏丙燕仍然覺得,這種細微的區別,會影響人物塑造的準確度。 本質 在作品中累積表演能量 實際上,通過顏丙燕在銀幕下的言談舉止,一個直觀的感受是她是一個性格堅強、坦誠、獨立且有主見的女性。這份強烈的個性也體現在她對職業準則一貫的投入和堅持。 《萬箭穿心》的導演王競稱,顏丙燕具有很強的職業性,花費在閱讀角色的時間上不比他少。影片中,李寶莉喪夫後曾挑扁擔十年養家糊口,為了演好這一段影響她人生的關鍵階段,顏丙燕不但深入武漢的大街小巷,與當地的“扁擔”(挑扁擔者)溝通、聊天,學習他們的動作和姿勢,在神態和語言上努力接近一個地道的武漢人;還注意觀察和提鍊從業者的普遍常態,從這些沉默少言、埋頭幹活的勞動者的角度,思考這段生涯給李寶莉帶來的改變。在電視劇《借槍》中,顏丙燕和張嘉譯飾演一對患難與共的地下黨夫妻,有一場在臥室中交談的戲,顏丙燕給人物額外設計了幫丈夫洗腳的戲份,吉林調查公安廳副廳長平安經問題在有限的空間和活動方式的條件下,豐富了人物的外部動作和內心世界。影片《愛情的牙齒》中,原本的設計是讓三位不同的女演員來表現三個女人各自的故事。但是顏丙燕對劇本的深刻理解,反過來啟發了導演莊宇新,讓他決定把三個故事串聯成一個人的經歷,並且全部由顏丙燕出演。 實際上,除了顏丙燕之外,詠梅、週迅、孫儷、趙麗穎等在當下我國影視界佔據領軍位置的中青年女演員都並非科班出身。她們的履歷上,都能看到從小配角到“大女主”、踏實地通過作品積累能量的漫長歷程。她們的創作方法和表演技巧,可能和專業藝術院校所傳授的不盡相同,但對人物的表現力、感染力和把握度同樣能夠穿透人心、征服觀眾。陳道明在綜藝節目中指導年輕演員演戲時,曾出其不意地嚇了對方一下,然後指出,今後你要表演驚嚇,應該記住剛才那瞬間的感覺,而不是由我告訴你該如何做出反應。演技可以被“教會”嗎?演員是依靠天賦才華還是閱歷積澱?表演教育和表演訓練究竟能為一個演員帶來什麼?這些非科班出身的優秀演員,都在用自己的行動,為以上這些問題提供啟發性的答案。 當前,部分演員對職業缺乏敬畏心,而真正低調踏實的演員卻被看成不合時宜的人。行業環境的好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離不開對守正演員進行保護與扶持,而對于像顏丙燕這樣一直固守著一個演員的本質,在行業裡辛勤耕耘的電影人來說,可能就像她在2007年榮獲第26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時的感言那樣:“會繼續踏踏實實演戲、踏踏實實做人,做一個踏踏實實的演員。”(作者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在站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