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哥倫比亞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英語文學和比較文學教授Sarah Cole(莎拉·科爾)的專著:Inventing Tomorrow:H.G.Wells and the Twentieth Century(本文作者譯為“創造未來:H.G.威爾斯和20世紀”)。威爾斯(1866─1946)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創作了《時間機器》(1895年)、《莫洛博士島》(1896年)、《隱身人》(1897年)、《世界大戰》(1898年)等大量文學作品,也著有《世界史綱》(1920年)這樣的學術作品。他對于定義20世紀的思想特征、政治特征和文學特征作出了傑出貢獻。世界各地的百姓對時間與未來、進步與衰退、人類在宇宙中位置等問題的認識,都打下了威爾斯作品的深深烙印。威爾斯的讀者遍及全球,他也採訪、接觸過很多世界名人,包括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蘇聯領袖列寧和斯大林、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等等。科爾的這部文學研究著作力圖表明,威爾斯80至100年前的作品至今仍能夠對我們有深刻的啟迪。本書首先將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1882─1941)的小說與威爾斯早期撰寫的新聞報道文字並列討論,然後探討了虛構作品的威力、虛構作品要求些什麼、虛構作品為什麼重要等寬泛的話題。科爾指出,威爾斯描述或論述過的主題包括:戰爭造成的影響;時間的性質;生物學,等等,這些主題至今仍是我們所關注的。原先的文學批評家和學者基本上只討論作為作家的威爾斯,而忽略了他的完整思想成就。不錯,威爾斯是不朽的科幻作家,但他也是了不起的思想家。本書超越了對威爾斯科幻作品的論述,探究了威爾斯的全部思想,包括其政治學和歷史學的論著。本書的寫法,是將文學批評與傳記性內容相結合,解釋了威爾斯是如何將其個人的生活細節和其現代主義哲學觀雜糅進作品中的。威爾斯生于1866年,經歷過恐怖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那我們今天的生活和文學將是何等豐富和輝煌。文學教授科爾大概不熟悉未來學的情況,其實,不少學者將威爾斯視為未來學的奠基人。著名科幻作家、未來學家亞瑟·克拉克(1917─2008)對威爾斯的著作進行過認真研究。他認為,威爾斯有一本1904年出版、34頁的小冊子可視作威爾斯未來學思想的拱頂石,即Anticipations of the Reactions of Mechanical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upon Human Life and Thought(本文作者譯為“機器進步與科學進步對人類生活與思想的影響之展望”)。克拉克說,該書是預測性寫作之短暫歷史中第一次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全面梳理,代表著人類自我意識的一個巔峰。克拉克若能活到今天,與莎拉·科爾共話威爾斯,將是多麼令人企盼的文壇盛事呀!《中國科學報》 (2019-12-06 第7版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