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樂透彩-紅通人員曲志林回國投案 作者:benson 2020 年 9 月 1 日 “牛市”表與裡:成交額放大 後市行情怎麼看? A股投資者沸騰了。7月6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高開高走,其中上證綜指輕鬆突破3300點,創兩年多新高。“金融三劍客”券商、銀行、保險再度成為了A股拉升的“主力軍”,板塊內個股掀起漲停潮。成交量方面,台灣樂透彩兩市合計成交額突破1.5萬億元大關,創下近五年來新高。 【 大盤行情 】 成交額 五年來新高 一路高開高走之後,A股三大股指7月6日集體大幅收漲,其中上證綜指收漲5.71%,站穩3300點。A股大漲之下,投資者交易熱情高漲,兩市成交額突破1.5萬億元。 交易行情顯示,7月6日開盤,A股三大股指集體高開,上證綜指輕鬆站上3200點,隨後三大股指加速上攻,創業板指站上2500點。截至當日收盤,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大漲5.71%、4.09%、2.72%,分別報收3332.88點、12941.72點、2529.49點。 成交量方面,7月6日A股投資氛圍火爆,僅半個交易日兩市成交額就超9000億元。午後開盤,兩市成交額達到萬億元,截至7月6日收盤,紅通人員曲志林回國投案滬市成交額達7241.54億元,深市成交額達8418.99億元,兩市合計成交額近1.57萬億元,創近五年新高。 成交額大漲的同時,場外資金亦在加倉A股,Wind數據顯示,7月6日北向資金淨流入136.53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入51.01億元,深股通淨流入85.52億元。經統計,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已淨流入1621.13億元。 另外經Wind統計,截至7月3日收盤,A股上市公司(剔除退市股)總市值達73.93萬億元;7月6日無新股上市,截至當日收盤,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達77.8萬億元,突破10萬億美元。經計算,僅7月6日這一個交易日,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就暴增3.87萬億元。 個股 兩市逾200股漲停 經統計,7月6日兩市共計213股漲停,其中包含滬硅產業、聚辰股份兩只科創板股票,逾3500股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僅200餘股收跌,股市賺錢效應明顯。 具體來看,7月6日A股市場共計有中金嶺南、泰禾集團、聖萊達、常熟銀行等213股漲停,而單日逾200股漲停的盛況在A股市場並不多見。就上述漲停股的行業分布來看,大多集中在銀行、券商、房地產、電子、有色金屬、醫藥生物等行業。 在上述漲停股中,不乏中芯國際影子股的身影。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7月6日收盤,中芯國際13只影子股中,徠木股份、滬硅產業、聚辰股份、至純科技、江豐電子、全志科技、上海新陽7股漲停,安集科技、中微公司、瀾起科技分別大漲19.14%、16.8%、12.8%%,剩餘韋爾股份、中環股份、匯頂科技分別收漲9.79%、9.21%、7.94%。 經統計,截至7月3日收盤,中芯國際13只影子股合計總市值達7559.86億元;截至7月6日收盤,上述13股合計總市值達8504.22億元,僅一個交易日,13股總市值暴增944.36億元。據了解,中芯國際于7月7日正式啟動申購。 此外,在7月6日的市場行情中,貴州茅台也引發了市場極大關注度,公司當日盤中大漲超4%,股價最高觸及1616元/股。截至7月6日收盤,貴州茅台股價1600元/股,漲幅3.78%,幸運之星電子遊戲場總市值達2.01萬億元。 板塊 大金融全面爆發 在7月6日的市場行情中,大金融板塊再度成為了“主角”,券商、保險、銀行輪番上陣“狂歡”,掀起漲停潮。 7月6日早盤階段,券商板塊處于領漲位置,盤中漲幅一度超9%,太平洋、中國銀河、東方證券、國金證券、山西證券等逾20股漲停;保險板塊亦漲幅居前,盤中漲幅一度逼近9%,西水股份、新華保險、中國人壽紛紛封上漲停板,中國太保、中國平安、中國人保則均大幅收漲。 中金策略發布的研報顯示,從估值上看,券商板塊在近期的大漲後估值已經有所抬升,但無論是絕對估值還是相對估值,相比歷史區間並不極端。另外,相比其他老經濟板塊,這些板塊估值不高,景氣改善預期相對確定,但與此同時也應警惕外圍衝擊超預期、股價回調等風險因素。證券市場評論人布娜新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近日轉融通取消保證金提取比例限制,該消息利好券商兩融業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券商股。 當日午後,銀行板塊進一步爆發,盤中漲幅突破9%,一舉超過券商板塊,在兩市中處于領漲位置,其中鄭州銀行、張家港行、江蘇銀行、郵儲銀行、無錫銀行、青農商行等逾20股掀起漲停潮,招商銀行也在午後罕見封上漲停板,其餘板塊內個股均漲超5%。 截至7月6日收盤,保險、銀行、券商板塊漲幅均超9%。 除了大金融板塊,免稅概念、煤炭採選、有色金屬、國產芯片、半導體等板塊漲幅亦超5%。 大金融板塊爆發下,中信證券、中國平安、東方財富成為了7月6日的“爆量”股。 數據顯示,7月6日,中信證券、中國平安兩股當日成交額均超200億元,分別達249億元、231億元;其次,東方財富成交額超150億元,達169億元。縱觀A股史上,單日成交額破200億元的個股並不多見,兩股成交額一起破200億元的情形更是首次。 交易行情顯示,7月6日開盤,中信證券高開3.94%,隨後呈現震蕩向上走勢,早盤階段公司交易氛圍活躍,成交額一路上漲,輕鬆突破百億元。在巨額買單下,臨近午間收盤,大盤股中信證券封上漲停板。 午後開盤,中信證券交易氛圍仍持續活躍,賣單砸盤下,公司漲停板開板,但隨後再度封板。截至7月6日收盤,中信證券漲幅10.01%,收盤價31.54元/股,總市值突破4000億元,達4077億元。 實際上,在7月3日中信證券成交額就曾衝擊200億元,當日其成交額達199億元,距離200億元成交額僅一步之遙。如今,中信證券彌補7月3日遺憾,7月6日成交額輕鬆突破200億元。 經Wind統計,截至目前,店主回應熊孩子尬舞扯翻一桌翡翠A股史上單日成交額破200億元的個股僅逾20只,且大多數集中在2014-2015年的牛市當中。最近一只成交額達200億元的“爆量”股系華夏幸福,數據顯示,2017年4月12日,華夏幸福當日成交額達到224億元。 另外,中國平安、東方財富7月6日分別收漲7.9%、8.77%,總市值分別達1.54萬億元、1999億元。 【 走勢解讀 】 Q1 後市行情怎麼看? 隨著A股暴漲,不少機構看好後市行情。其中東北證券7月6日發布的研報顯示,上證綜指年內可上看3800點。 東北證券表示,以2020年3月23日美元流動性危機結束作為本輪全面牛市的起點,年內將演繹本輪第一階段牛市,上證綜指點位空間為4130點,年內可向上看3800點。 國泰君安則表示,當前A股的低估值補漲特征本質在于無風險利率的下行,促發的動力在于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降低,進一步強化資金追逐資產的現象。由此看好後市,突破3300點,靜待3500點,進擊券商和低估值有業績的龍頭股,先週期後消費、科技。 另外,中信建投發布研報顯示,A股風格切換如期而至,金融週期持續佔優2020年7月第一週,在券商和地產板塊的帶動下,A股呈現出了明顯的風格切換。這個風格切換並未結束,而是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證券板塊率先上漲20%,估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金融改革和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背景下,仍然具有上漲空間。保險板塊在信用寬鬆和貨幣利率上行的背景下,投資機會仍然凸顯。房地產行業估值水平仍然較低,但業績會伴隨著經濟回升而提升。保險、券商、地產和銀行仍然值得繼續加配。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則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全面牛市不代表全部牛市,大盤上漲也並非意味著所有股票都會上漲,一些業績優良的股票會上漲,績差股和題材股依然無人問津,因此堅持價值投資、做好公司的股東至關重要。 Q2 與前幾輪牛市有何不同? 隨著“A股行情風向標”券商股的大漲,市場也嗅到了牛市的味道,當前牛市與前幾輪有何不同無疑也引發投資者關注。 東北證券表示,南京餐廳收押金防止浪費A股歷史上共經歷過三次牛市,分別為2005年7月-2007年10月、2008年11月-2009年8月、2014年7月-2015年6月,宏觀環境景氣度保持平穩或處于上行階段是牛市開啟的一個必要條件。 第一輪牛市中,東北證券認為當時市場處于低通脹環境、流動性寬鬆,2003-2004年A股企業增速長期保持在30%以上;第二輪牛市中,“4萬億”計劃帶來極為寬鬆的流動性、股權分制改革啟動。對于第三輪牛市,國盛策略認為,系“指數牛”,政策轉向穩增長且伴隨房地產大幅放鬆,居民資金直接入市與槓桿資金盛行。 國盛策略進而表示,通過流動性、政策、股市增量資金等多方面對比,現在和2014年底的“指數牛”仍有本質區別。一是風格角度,2014年底流動性處于“寬貨幣、寬信用”,而當前仍處于“寬貨幣,弱信用”;二是政策角度,2014年下半年起政策轉向穩增長且伴隨房地產大幅放鬆,而當前政策仍是底線思維且“房住不炒”定調不變;三是增量資金角度,2014年底居民資金直接入市與槓桿資金盛行,而當前是公募與外資等機構資金主導,更類似2013-2014年的“機構牛”。 楊德龍則認為,央行實施的低利率寬流動性的政策環境保持了較充裕的市場流動性,甚至出現了過剩,這是股市走強的基礎,在低利率的環境之下更容易產生牛市;第二點是居民儲蓄大轉移,“房住不炒”的調控政策下,大量居民儲蓄無法進入樓市,需要尋找新的出口,中國投資者除樓市外最主要的投資通道就是股市,因此大量居民通過買入基金來入市。即在房地產調控的背景下,大量居民儲蓄會蜂擁入市,對A股市場的牛市有較好的推動作用。北京商報記者 董亮 馬換換 小米與山東小米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米金融外包公司”)的“商標戰”或迎終局。7月6日,小米金融官方微博置頂一則澄清聲明稱,北京賽車pk10技巧近日,小米金融外包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山東省淄博市警方立案偵查,小米金融與該公司沒有任何關系。雖是一紙聲明,但背後已是糾纏多年。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因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問題,小米已與小米金融外包公司對戰四年,僅在一個月前雙方還曾對簿公堂。據一知情人士透露,二審判決結果將于近期公布。 緊急回應“李鬼事件” 小米金融外包公司被立案偵查的公告一出,小米金融隨即在官方微博緊急發布澄清聲明稱,小米金融與該公司沒有任何關系。同時,小米公司也在評論中表示,此小米非彼小米,望週知。 小米金融進一步解釋稱,2018年12月,紅通人員曲志林回國投案北京市海澱區法院已作出判決,小米金融外包公司商標侵權,要求其停止使用現企業名稱,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變更企業名稱,變更後的企業名稱不得包含“小米”字樣。 當前,針對小米金融外包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偵查一事,及是否已有投資者因其假借小米金融名義而受騙等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多次撥打電話向山東省淄博市公安局經偵部門求證,但電話無人接聽。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小米金融外包公司官網已顯示為“未經證實的博彩網站”,且網頁已被瀏覽器標注為“危險網站”。 而針對防範仿冒平台和不法分子借用公司名義欺騙投資者問題,小米金融方面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今年初起,小米金融陸續接到了用戶關于假冒“小米金融”“小米貸款”等電信網絡詐騙類舉報和投訴。基于用戶反饋,小米金融反欺詐團隊已組織調查,針對各類假冒產品搜集線索,還原詐騙流程,旨在維護用戶權益,減輕不良影響。 四年商標戰 對于小米金融公告中提及的小米金融外包公司,北京商報記者搜索天眼查發現,該公司目前經營狀態仍為“在業”,經營時間已超五年。經營範圍包括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信息技術外包、金融業務流程外包、金融知識流程外包,財務管理咨詢服務、車輛貸款信息咨詢服務,股權投資等。 2016年,小米公司一紙訴狀將小米金融外包公司告上法庭。當年10月,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正式受理原告小米公司起訴被告小米金融外包公司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2018年12月,法院正式裁決:被告小米金融外包公司立即停止在其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中使用“小米金融”和“xiaomijinrong100”標識;並判決生效之日起60日內,小米金融外包公司停止使用現企業名稱,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變更企業名稱,變更後的企業名稱不得包含“小米”字樣。 不過,在該案中,小米金融外包公司辯稱,該公司不構成商標侵權。直至目前,小米金融外包公司工商信息仍未作出相應變更,且因不服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判決結果提出上訴。據了解,該商標權權屬、侵權糾紛二審已于2020年6月8日開庭。 “這其實是典型的商標權侵權糾紛。”中國銀行法學會理事肖颯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稱,小米金融外包公司未經商標權利人許可,將原告擁有的注冊商標用在企業字號中,在同類金融服務上進行使用和宣傳,台灣樂透彩侵害了權利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對“李鬼”型侵權行為,權利人有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賠償損失、消除影響等。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篠芮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小米金融遭遇‘李鬼’,背後體現的其實是商標注冊、知識產權領域的紛爭,業內有不少知名品牌都曾遭遇過商標之戰。這種品牌保護工作主要分為事前預防和事後維權,在事前預防階段,企業應當充分關注無形資產在經營中發揮的作用,對本企業商標和近似商標開展注冊工作;而在注冊過後,需要及時關注市場動態,對于出現侵犯本企業商標的行為及時採取措施,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如何防止“踩坑”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金融科技公司頻遇“李鬼”,除了小米外,包括螞蟻、京東、騰訊、陸金所等多家金融科技公司也遇到過被仿冒的類似狀況。這一現象為何頻繁出現?“李鬼”橫行下,消費者又應如何防止“踩坑”? “金融科技本質是金融,金融投資市場對參與機構的資質資格有較高要求,實力強勁的企業容易遭遇仿冒情況。”肖颯直言道。在她看來,此類情況下,一方面,企業要做好品牌管理,防止商標權侵權等行為出現,做好消費者溝通工作,了解消費者群體在市場中的諸多發現與實時反饋;另一方面,消費者在參與市場運作時,也應多利用專業工具,如國家企業信息網等查詢意向公司的注冊登記信息、股東信息等;多利用企業客服服務,了解更多的機構信息。 蘇篠芮同樣稱,“李鬼”公司層出不窮,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對商標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與“李鬼”違法認定難、違法成本較低脫離不了關系。 在蘇篠芮看來,企業應當加強知識產權領域的保護工作,引入專門的法務來夯實人才隊伍建設,在商標類別選擇、“撤三”、“續展”等方面作出細化管理,同時也應當重視戰略防禦,對于未來即將觸及的業務領域充分研判並提前做好商標注冊工作。此外,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應當認準企業官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官方網站公告、官方宣傳冊信息、官方熱線電話等,如無法判別,可通過企業郵件、客服電話、微信公眾號等各種公開渠道聯系並核實信息。,